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大赛—— 揭榜命题十七

2025-07-29


企业名称
东莞新领袖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命题主题
基于AI人工智能的个人形象IP全流程设计项目

技术领域
通过AI工具串联动漫、潮玩设计、数字3D建模、3D打印生产全流程,赋能学生独立完成从创意到实物的转化,培养“技术应用+创新实践”复合能力。




一、企业简介

东莞新领袖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数字文化内容产业,业务范围涵盖:校企专业共建、影视动漫、游戏设计、广告创意、衍生品开发、VR(AR)虚拟现实、影视制作、动漫动画设计、数字创意开发。

2016年受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公司邀请,目前负责高技能实训中心,影视动漫实训专业共建单位。

2019年联合行业联盟、高训中心、各相关院校成立东莞数字创意内容制作中心。




二、企业痛点

·痛点1:工具孤立导致数据转换效率损失 ≥30%

- 原画、3D建模、生产工具缺乏统一接口,单次设计需手动转换数据格式≥3次;

- 38%企业因多工具数据无法互通(如SAST/SCA扫描工具独立运行),漏检关键漏洞,修复成本增加50%以上;

- AI生成与人工精修流程脱节,设计返工率高达40%(传统流程仅15%)。

·痛点2:平台割裂造成开发资源浪费

- 企业平均维护3-5套独立系统(如Jira/Confluence/禅道),需求流转耗时占比≥65%,有效开发时间不足35%;

- 安全工具碎片化使漏洞排查周期延长4倍(从15分钟增至4小时),运维成本提升120%。

·痛点3:复合技能缺口扩大,岗位匹配度 ≤15%

- 工业领域:需同时掌握机械设计(如焊接优化)与编程(如Python)的“车间码农”缺口450万,企业招聘周期延长至6个月(标准岗仅1个月);

- AI设计领域:提示词工程+3D拓扑+生产知识三重技能要求,仅12%设计师达标,人才供给量仅为需求量的15%。

·痛点4:技术艺术融合不足,设计平庸率提升40%

- 纯技术型设计师作品被客户驳回率超35%(传统设计师约10%),因缺乏艺术修养导致AI生成结果“高效但同质化”;

- 跨界培训成本高昂:企业为单一设计师投入≥¥50,000/年的技能重塑费用,但产出效率仅提升25%(预期≥60%)。  



三、核心需求

·指标1:单人全流程效率提升 ≥50%

·指标2:创意原创占比 ≥70%

·指标3:实体化验证闭环率 ≥90%

·指标4:跨领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≥40%

指标名称

量化要求

技术支撑案例

评价方法

单人全流程效率

耗时降50%+,生成≤30秒

腾讯混元多视图模型

任务计时+流程拆解日志

创意原创占比

≥70%提案原创

Stable Diffusion风格库

提案溯源+相似度检测

实体化验证闭环率

≥90%完整产出

Hunyuan3D-PolyGen拓扑优化

3D打印成品验收

跨领域问题解决能力

应用率提升40%+

AI沙盒场景模拟

项目报告+表达评分




四、交付要求

·技术方案

一、技术实现路径

1.全链条AI生成闭环

文字→实体产品转化链:

集成豆包AI Tripo + DeepSeek模型,通过文本输入生成角色原画三视图(AI“数字画家”);

开发AImaya插件优化3D模型拓扑结构,适配3D打印需求,实现“原画→可生产模型”一键转化。

精度与效率

3D模型生成时间≤30秒/个(参考腾讯混元模型标准),成品良品率提升至90%(传统教学仅65%)。

2.轻量化与伦理保障

模型优化:采用剪枝、量化技术压缩模型体积至1/8,保留文化特征(如湘绣纹样);

版权溯源:嵌入水印插件追溯生成轨迹,确保作品伦理审查通过率100%。

二、教学模式创新

1.“启发实践表达”教学闭环

AI即时演示:课堂实时生成设计案例,激发学生探索欲(参与度提升60%);

项目沉浸式学习:以游戏动漫设计、文创开发为场景,将传统分模块授课升级为全流程项目制,教学周期缩短20%。

2.人机协同能力培养

工具融合:学生掌握MidJourney(创意生成)、AImaya(建模优化)等3类以上工具,熟练度达标率85%;

角色转型:教师从“知识灌输者”转为“资源协调者”,AI承担60%基础技法指导任务。

三、核心成果与量化目标

维度

量化成果

支撑案例

学生能力

单人全流程效率提升≥50%,原创设计占比70%

90%学生完成概念→实体产品闭环

产业衔接

作品商业化转化率30%,企业采纳率15%~20%

潮玩众筹、IP衍生品开发

教学效能

学习目标达成率85.2%,教师效率提升200小时/学期

AI实时反馈系统

长期竞争力

跨领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40%,创业孵化成功率10%

省级竞赛获奖率提升40%

·技术突破

1.1年内培养100名掌握AI全流程技术的学生,人均完成3件商业化潜力作品

2.3年内推动3家合作企业实现“AI+3D打印”生产流程标准化,形成产教协同生态




五、资源支持 & 合作承诺

提供资源清单:

·硬件:3D打印机(FDM/光固化)、高性能图形工作站

·软件:AI设计工具企业版授权、建模软件教育许可

·师资:AI技术导师(工具培训)+ 产业导师(潮玩行业经验)

风险应对:

·提前录制AI工具微课(如“Stable Diffusion精准控图技巧”)

·设立“工具闯关任务”,分阶段解锁复杂功能

·建立“常见故障AI诊断库”(如翘边、层错位问题解决方案)

·提供备用打印材料与快速返工流程



填写说明

当前AI技术正以深度学习、生成式AI和自动化为主导快速发展。生成式AI(如GPT、DALL-E)在文本、图像和音乐创作中表现突出,而AI驱动的自动化工具正改变各行业的工作流程。在艺术设计领域,AI技术显著提升了创意生成、设计效率和个性化定制能力,例如通过AI生成艺术作品、优化设计流程或分析用户偏好。AI赋能艺术设计教育是适应行业变革之未来趋势,既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新机遇,也是新挑战,唯有紧跟时代,积极拥抱AI,借其拓展创意边界、革新教学模式,方能顺应未来。

2025年深圳市深德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团队开始探索ai大模型在3D模型制作中的潜力,通过训练AI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角色原画的三视图,让AI化身"数字画家"破解中职学生设计能力与经验不足的难题。在此过程中,我们同步革新教学模式——将AI工具深度融入课堂教学,通过AI生成设计案例的即时演示激发学生好奇心,借助AI辅助创作平台培养创新思维,运用AI交互反馈系统训练表达能力,构建"启发-实践-表达"三位一体的教学闭环。

2025年初,我们结合豆包AITripoAI大模型与DeepSeek生成技术打造高精度AI模型,通过AImaya插件优化适配3D打印需求,构建起"文字→原画→3D模型→实体产品"的完整转化链条。这一技术突破恰与教学改革形成共振:在课堂中,学生既能体验AI的"实体化魔法",又能在游戏动漫设计、文创开发等多样化项目实践中,将专业技能与AI应用有机融合。学生不仅掌握了跨媒体创作能力,更培养了在复杂需求中灵活运用AI工具的创新思维。

这种"AI技术赋能+项目驱动教学"的双轮驱动模式,使学生从传统流程中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创意实现的主导者。原本需要团队协作的复杂流程,现在通过AI工具的串联实现单人全流程操作,让"作品"到"产品"的蜕变过程充满成就感。这种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育人模式,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,更锻造出"技术应用+创意落地"的复合型能力,为职教学子构筑起面向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。